封闭还是开放?Android Wear离iOS究有多远

更新时间:2015-03-10 10:36:00 点击次数:2129次

摘要:Android Wear支持iOS传闻由来已久,与封闭的单个生态环境相比,跨平台智能穿戴设备的优势明显更胜一筹。若Google开发iOS版Android Wear应用,实现Android Wear与iPhone的无缝对接,那将会是怎样一番场景?


日前,法国科技网站01net报道称,Google正准备推出支持iPhone和iPad的iOS版Android Wear App,并将在今年5月举行的Google I/O 2015上正式公布有关计划,尽管Google并未确认这一消息的准确性,是否属实还有待考证,却已成功地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对于Google是否会开放iOS版Android Wear应用的探讨。




大胆地想象一下,若Google在苹果的App Store里提交Android Wear应用,从而实现Android Wear智能手表与iPhone的无缝对接,那将会是怎样一番场景?


封闭 or 开放?跨平台智能穿戴设备更胜一筹!


首要的,难道智能手表非得从一而终,仅存在于单个生态系统之中吗?这观点未免太偏执。制造商从自身利益出发,当然希望消费者保持绝对的品牌忠诚;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相比在不同平台之间转换的高成本和低效率,跨平台智能穿戴设备的优势明显更胜一筹。


鉴于绝大部分Google服务都通过iPhone实现,所以该公司基于巩固市场的需求,对跨平台的态度比苹果更包容些。如今也有传闻说Google有实现自家智能穿戴设备跨平台操作的意向。


去年十月,Google Android Wear产品经理Jeff Chang向《赫芬顿邮报》表示,iOS庞大的用户群对他的开发团队有很强的吸引力,“我们很乐意竭尽所能扩展Android穿戴设备的市场,但是说实话,这不是Google一家说了算的。”


Android应用在iOS设备上支持Google Fit健康平台是谷歌跨平台的典范。一方面,Google不太可能反对Android穿戴设备对接iPhone,而前段时间黑客破解Moto 360的新闻也说明了对接iPhone在技术上的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Apple与Google的关系有望好转。苹果向来对App Store实施绝对掌控,新应用一律得经过严格的审核方可上架;而苹果与谷歌素来不睦,人尽皆知。话虽如此,如今形势不同了,两家科技巨头化干戈为玉帛大有希望。


若实在没办法,Google也可以绕过苹果,直接发布跨平台应用。此举一来体现抛砖引玉的诚意,向苹果伸出橄榄枝,接纳Apple Watch进入Android的生态系统,二来向大众展示自己支持智能手机和智能穿戴设备跨品牌、跨平台对接的包容性。




开放路上的苹果:Apple Watch离Android有多远?


去年苹果多多少少表现了与其他公司和平相处的意向,这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举个典型的例子:苹果与微软合作推出iPad版的Office办公软件。这在乔布斯和Steve Ballmer大权在握的年代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如今两家公司分别由Tim Cook(苹果)和Satya Nadella(微软)担任掌权CEO,萌发出了史无前例的合作苗头。而数月后上市的Microsoft Band能够通过微软出品应用在iPhone上操作,又是另一段佳话。


目前,Microsoft Band与iOS平台兼容于Android Wear而言,自然不构成竞争威胁。而苹果的首款可穿戴设备Apple Watch将于明天凌晨的苹果新品发布会上正式亮相。因此,在一定的时间内,要说竞争的话,还是Pebble(智能手表)应用在App Store里较受追捧。


如果Google真的开发了兼容iOS的Android穿戴设备,说不定会大受欢迎呢。如此一来,众人也好彻底挥别Steve Jobs的旧时代,拥抱Tim Cook的新时代。日后Apple Watch连接其他Android设备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跨平台将Apple Watch的市场扩展到Android智能手机用户那里去,苹果也是赢家。当初iPod连接Windows个人电脑树立了跨平台的典范,何不让Apple Watch再造往日辉煌呢?




当然了,就算没有Android系统或可穿戴设备,苹果也照样财源广进。在上一季度财报中,该公司收益突破了历史记录,恰恰说明了苹果单打独斗的底气,所以他们执意坚持这种发展模式也无可厚非。再说了,不管后Google和苹果能否合作,果粉们才不在乎呢。


很多人都盼望自己的智能穿戴设备能够无障碍地连接对接人和智能手机。但话说回来,如果苹果并不看好与Google的合作关系,这样的期望恐怕是不会实现了。



文章来源:ReadWrite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是一个个人学习交流的平台,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回到顶部
嘿,我来帮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