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为什么普遍996而不是666

更新时间:2018-10-31 17:17:37 点击次数:1462次
根据skinshoe wu的遭遇,解释一下互联网行业的12小时工作制以及996。

题目说的有点绝对,这里先澄清一下:

有的公司是10106,9106,10126,995,甚至955,007的都有,我只说大多数;
别的行业比如金融,保险等可能更糟糕,但我只说我熟悉的行业;
666的以及其它变态的工时也有,比如我自己一般就是665和6-11-7,所以我只说大多数人。
为了简化模型,我做出以下的假设:

12小时工作制大家都接受;
早上起床难度忽略;
任何人的工作不带到第二天,第二天工作与前一天无关;
任何人必须保证在家待够12小时,工作不得早退但可最多超时加班半小时;
协作是普遍的,即任何两个人之间都有可能要协作;
忽略最后一个6,仅以天为单位分析,于是题目成了为什么99而不是66.
现在让我们看一个序列:



好玩吗?有点意思。

这说明互联网行业其实并不像普遍认为的那么痛苦不堪,当你说下班那么晚的时候,其实另一层含义是上班也晚,于是就形成了 晚出晚归 的模式。同样12小时工作制,为什么不能将工作时间向前平移,上面的图示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这是由互联网行业工作的性质决定的:

临时突发任务随时会到达;
高度的协作性;
门槛低,从业人员能力良莠不齐。
于是,当管理人员最初设定工作工作时间是66的时候,只要有一个人延时,就会带动所有人工作时间向后平移,这相当于一个导火索,这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

换句话说,互联网行业早出工这个设定是不平衡的设定,稍微一个延时扰动就会破坏掉这种设定。上述三个性质决定了肯定会有人会 稍微延时。

我本来是想用排队论来解释推导这个现象的,但是一会儿我要去镇上买真露,所以就不写了,有时间再扯。

那么像之前的传统行业,是可以做到早出工的,比如我爸妈年轻时工作的工厂,8小时工作制非常严格,迟到早退扣工资,延时半小时就有加班费,这也是传统制造业的性质决定的:

任务固定,每项任务流程固定;
无需协作,只需要照顾好机器就好;
门槛低,但从业人员能力不影响机器的运转。
那么,我一直没有解释的问题是,为什么互联网行业是12小时工作制而非劳动法规定的8小时呢?

其实,很多人也许不知道,传统行业其实是24小时运转的,只不过考虑到人的承受能力,分成到三班倒,一般是8点-16点,16点-0点,0点-8点分为3个8小时这样不同的人轮换上岗,为了让机器不停地运转。

而互联网行业不再需要 维持 机器24小时运转了,所有的互联网服务几乎都是24小时 自动运转 的,所以说除了极个别的运维,客服之外,大部分的人不需要执行三班倒,但是依然要保证能快速响应 随时的临时突发任务,工作时间覆盖面至少要覆盖整个白天,8小时显得根本不够!传统行业如果不是三班倒,8小时的工厂根本撑不起成本的,因为机器产出有上限,机器24小时,人就要24小时。

在农业时代,工作值是根据黑夜和白昼的切换来实施的,是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工业革命引领的接下来的200多年的机器大工业时代,工作值最终定格在8小时三班倒工作制,然而在互联网时代,8小时工作制过时了。互联网时代讲的是覆盖和响应,于是就有了所谓的 弹性工作制。

你可知很多人是24小时待命的。不在公司并不意味着不上班,其实互联网行业理论上是没有必要必须在公司的,但是依然要随时随地快速响应。约定俗成的12小时工作制就来源于这个,根本原因就是,8小时真的不够,又没有彻底通宵的必要,于是折中成12小时。

所谓的12小时并不是说你必须待够12小时,这只是一个不成文的说法,互联网行业并没有所谓 工时制, 这不是计件工作,所以几乎全部是 结果导向,如果说你能3小时完成工作,那么剩下的时间只要没有接到新的任务,你就是自由的。

你可知,在传统机器工业时代的工厂里,你不得不时时刻刻守着机器,连抽一根烟,织几针毛衣,都可能面临着罚款,而现在,你甚至可以在上班的时候到楼下的咖啡店去工作,这和之前相比,完全是不一样的工作模式。

当然了,之所以需要12小时待在公司工作这么一个说法,部分原因是演员们需要时间和舞台以及观众来表演。毕竟就算你在家彻夜工作,也没有观众是不是。这是互联网行业的另一个性质决定的:

肉少狼多,从业人员竞争激烈。
以前我小的时候,我爸厂里就有人偷偷往家里拿铁块,用来卖钱,如今互联网行业不能往家里搬电脑了,但是可以省电省流量加绩效,比如很多演员在公司上网,玩游戏,看电影,并且让领导看起来是在努力加班,他们并不是因为没有完成工作而走的很晚,而是为了自己的小算盘而故作的Trick,比如早早就把工作完成了,但是却不报备知会协同工作者,导致了本文上图中集体工作时间往后平移现象的发生。这是悲哀的。

所以还是需要完备执行的结果导向啊!

温州皮鞋厂老板 skinshoe wu的遭遇,非常普遍。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是一个个人学习交流的平台,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回到顶部
嘿,我来帮您!